林语堂论翻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regrets only翻译 林语堂论翻译

林语堂论翻译

2023-06-16 03: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林语堂论翻译

 

一,

 

语堂简介

 

林语堂

(1895

10

3-1976

3

26)

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

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

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

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

专攻语言学。

1923

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

年后为《语丝》主要

 

撰稿人之一。

1926

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

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

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

年创办《人

间世》

1935

年创办《宇宙风》

,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

 

为格凋”的小品文。

1935

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

《京华烟云》

《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

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

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

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

1966

年定居台湾。

1967

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

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

年在香港逝世。

 

二,

 

语堂的翻译成就

 

林语堂

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

,

其国学根底与翻译水准堪称双绝。其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

便是以通俗化的

策略

,

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

,

生动地传播到西方世界。

1932

年初

,

林氏发表了他最系统、最有名的译论长篇论

文《论翻译》

,

文中提出翻译的三条标准

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

翻译

"

国民性

立新文化

一直就是翻译家们精心创作的主旋律

它代表了现代性过程中知识分子对于启蒙

科学和理性的追求

翻译的样式也有另一张全然不同的面孔

它书写浪漫、个性、快乐、自由和大千生活

,

以审美的个人话语汇入到宏

大叙事

"

之中

,

形成了中国翻译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

,

这种审美话语的创造者

,

就是著名的翻译家林语堂。林语堂的翻译

,

可以说是沿着现代性的足音

,

在现代性城市中产生和发展的

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到四十至六十年代的纽约

语堂历经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

和“美国的反文化运动

" ,

而以翻译进入中国文学界和美国文坛。

 

 

林语堂

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博学型的作家和卓越的语言学家。他兼用祖国和异国语言文字

(

英文

)

写作

,

在国外的

声望高于国内

,

蜚声世界文坛。

"

两脚踏东西文化

,

一心评宇宙文章

" , 

这是对林语堂一生思想以及在文学创作和文学翻译

两条道路上奋斗的真实写照。

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期

,

林语堂的性灵文学与和谐美学被认为是与时代主旋律

极不和谐的噪音

,

因而被驱入边缘位置。对林语堂的研究

,

被打上鲜明的阶级分析的印记。国内对林语堂的研究始于

80

年代末

, 90

年代尤其是

90

年代后期进入较为客观的、宽容的、真正文化意义上的研究

(

杨柳

张柏然

, 2004: 44) 

。但论

欣赏他或是反对他的人

,

有一点不可否认

:

那就是他作为翻译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他在“向外国人讲中国文化

"

方面所

付出的不懈努力。林语堂翻译生涯中最伟大的贡献

,

便是以通俗化的策略

,

把深奥难懂的中国儒道经典文化

,

生动地传播

到西方世界。他认为

,

文化只有亲和才能更好地凝聚人类的灵魂。正是出于此

,

他的通俗译本以自然清新的风格

,

小到品

茶烧饭

,

大至儒道美学

,

在他的笔下都是娓娓道来

,

亲切自然

,

拉近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

,

展示给读者的是一幅幅轻松自如、

亲切备至、平等互爱的生活世界。在美国

林语堂的译本如

:

《孔子的智慧》

《老子的智慧》

《英译庄子》一直都是热

门书籍。林语堂的译本一直都影响欧美人的中国观

,

甚至前美国总统布什

1989

年在访问东亚之前还要阅读林语堂的作

品。

 

三,

 

语堂的翻译标准

 

(

忠实标准

 

林氏认为

,

忠实的程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等

:

直译、死译、意译和胡译。死译是直译走向极端的结果

,

胡译是意译走向极端

的结果。他认为直译与意译两个名称虽然便于使用

,

但仍是不中肯的名称

,

容易引起人家的误会

,

使之成为死译和胡译的

庇护所

,

或令人以为翻译有两种同时可行的标准。

其实这两个词不过表达了历来客观存在的翻译方法的不同倾向

,

两者是

互相对立又互相渗透

,

互相转化的翻译中。

两者是融为一体的翻译非绝对

,

译者所能谋达到之忠实

,

即比较忠实之谓

,

非绝

对的忠实之谓。

”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

,

因为“凡文字有声音之美

,

有意义之美

,

有传神之美

,

有文气文体形式之美

,

决不

可能将这些同时译出

,

译者所能求的只是比较的非绝对的成功。

 

(

通顺标准

 

关于翻译的通顺标准

,

他从心理学角度指出

:

“寻常作文之心理程序

,

必是分析的而非组合的

,

先有总意义而后裂为一句之

各部

,

非先有零碎之辞字

,

由此辞字而后组成一句之总意义

;

译文若求通顺之目的

,

亦必以句

 

义为先

,

字义为后。

”与此同时

,

林氏还提出句译理论

,

主张翻译只能以句为主体的“句译”

,

不能以字为主体的“字译”

“译者对于原文有字字了解而无字字译出之责任”译者所应忠实的

,

不是原文的零字

,

乃零字所组者的语意。

”罗选民指

“林语堂是中国第一个在翻译中运用以句’

 

为’

 

单位的学者”

(

杨柳、张柏然

, 2004: 44) 

(

美的标准

 

翻译还有美的方面须兼顾。

理想的翻译家应当

“将其工作当做一种艺术以爱艺术之心爱它

,

以对艺术谨慎不苟之心对它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